最近,“一名男子入职两小时后突然死亡”的消息在年轻人和中年人中引发了一场关于心脏病的讨论。有网友说:如果有人在现场“勇敢地进行急救”,悲剧能避免吗?为什么现场的人“袖手旁观”!应该说,这个尖锐的问题本质上是提出的。
如果有人在现场“勇敢急救”,结果会不一样吗?事实上,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即使是“专业的医生”也不可能完全避免“悲剧性的结果”,更不用说场景是“普通人”了!事实上,原因很简单。对于急救来说,“只有勇气”是远远不够的。
据统计,中国每年平均有54.5万人突然死亡。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脏骤停,90%以上的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外。2020年,多名医学专家联合发表的一篇论文建议,应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部署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现场工作人员应在急救人员到达现场之前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对患者进行除颤器。在没有除颤器的地方,市民也应该想办法参与急救。
面对“猝死”,需要更多“热情的人”。然而,“热心的人”也担心:如果他们参与了急救,但最终未能成功,或者因为其他原因导致了“悲剧性的结果”,他们是否会参与?事实上,这种担忧并非毫无根据。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许多类似的争议和怀疑。例如,在几年前发生在火车上的“紧急新闻”中,一些人质疑参与紧急情况的“未来医生”没有“医学资格”。一些家庭成员正在调查“急救人员不会对急救造成后果”,这也存在争议。因此,“紧急后果豁免”在一定程度上被写入法律法规,这给了“热心人民”勇气和支持。我们只是想鼓励公众参与急救,鼓励善意的释放,鼓励“到了该做的时候再做”。